银行 中小企业 怎么做,商业银行怎样为小企业做好金融服务
来源:整理 编辑:理财网 2023-07-05 01:12:29
本文目录一览
1,商业银行怎样为小企业做好金融服务
一是了解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与当地各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服务政策,找准锲入点(即市场空间); 二是立足自身发展需要,找准在当地经济环境下与小企业发展的契合点; 三是做好自身在支持当地小企业发展中的定位,统筹做好金融支持方案; 四是注重做好风险防范,妥善做好风险资本管理,努力以较低的风险成本求取较高的利润效益。 只有在把握风险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商业银行的社会服务效能。这是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条基准线。 信马由缰,供批判性参照。关键点在与中小企业。抓住这一重点写。我刚刚写过一篇论文,也是抓住缝隙理论来写的。大银行不愿意做的,小银行愿意做。
2,银行如何开发中小企业金融业务
给你一个提纲吧:1、建立顺畅的内部管理机制-风险防范,梳理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创新业务-争夺市场;2、培训大量银行专业人才;3、根据本行管辖范围及当地企业特点,切分市场拓展;4、地毯式营销与渠道营销并行,最终以渠道营销为主导的战略;渠道营销:专业担保公司、社会团体、同乡会、工业区、科技局、贸工局等等。
3,如何发展银行中小企业业务
金融海啸以来,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更为凸显。尽管各级政府和监管机构对于支持小企业发展,促进金融机构小企业信贷业务做出了诸多努力,但融资渠道不畅仍长期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两会上递交了相关提案。(一)继续制定和出台各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切实优化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议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政府在制定各项产业振兴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生存环境,不以绝对的规模化进行区别待遇,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在重大项目投资的上下游配套建设中,积极引入民间资本,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建设。三是进一步打破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在行业进入上的壁垒。(二)通过进一步强化有效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增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心政府希望达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效果,有必要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给予政策支持,具体来说:一是政府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机构或再担保机构的设立和引导,对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与银行共同承担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就效益来说,银行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当地形成的税收等综合效益远大于银行贷款3-4%的利差收益);二是设立一定的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对于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上的损失,由基金进行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三)引入社会资本和资源,市场化发展社会征信体系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时无法有效获取准确信息的问题,消除商业银行融资顾虑,建议引入社会资源和资本,整合税务、工商、海关、水电、社保等信息数据库,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信息平台支持,达到以市场化运作促进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的效果,同时也可藉此促进社会商业诚信建设。(四)推动“应收账款凭证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建议政府在财务制度安排上实行“应收账款凭证化”。中小企业申请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时,可以该“应付账款”财务凭证作为其持有应收账款的依据,商业银行通过查询和核对真实有效的,即可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这一方式可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难题。(五)制定针对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的税收减免和不良贷款快速核销政策办法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开展小企业融资业务,建议国家财政部针对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减免创业初期的营业税;减少不良贷款核销审批程序,提高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将核销期限确定为损失类贷款后不超过180天。(六)明确中小企业分类标准,加强针对性指导
4,浅谈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一、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作为银行信贷客户群体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其信贷需求涵盖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表内外信贷业务多个品种,同时具有客户数量众多,单笔金额小、期限短、资金需求迫切、业务发生频繁及担保方式落实难度大等特点。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因此引起了各大银行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风险因素大部分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经营管理者。多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或必要的实践经验,人员整体素养及岗位专业化程度低,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及组织机构的执行力和控制力非常有限,抵抗系统风险能力弱。
(二)市场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相对较弱,流动资金匮乏,对产品的市场研究、营销渠道的建立和拓展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较少,受经营规模所限难以取得比较价格优势,在资金的流动性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整体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
(三)财务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尽规范,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帐阶段,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财务报表真实性差、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为避税虚增成本,现金收入不入帐现象,以及为融资或企业形象虚增利润等现象比较普遍。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信息不对称等现状均直接影响银行对于企业的判断。
(四)信用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所有制类型多样,
管理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普遍存在诚信问题,企业故意造假骗取银行贷款、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屡禁不止,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难以评估。
二、商业银行在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意识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商业银行业务运作的行政色彩较浓,市场化运作机制未能完全建立。在业务运作过程中,长期以来没有把中小企业作为潜在客户,在经营观念和意识上不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和管理
。尤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客户、大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一直围绕着大客户、大项目进行设计和实施,组织架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客户评价体系、业务流程等都针对大客户、大项目制定,从战略思想上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认识不足,对产品的设计与风险计量工具的研究不足,因而造成信贷风险管理滞后于业务发展的局面,形成了较高比例的不良资产。
(二)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限制
在小企业评级和授信方面,由于对小企业基本采用与其他法人信贷一致的信用评级流程,但是基于小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性特点与成熟大企业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目前的信用评级中,由于小企业资产实力指标、财务指标不占优势,而小企业拥有优势的成长性、技术性指标又体现的权重比较低,最终形成小企业等级评定普遍比较差;在质押担保方式的小企业贷款方面,目前即使在核实好基本材料、风险度很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求办理的手续也比较复杂,并且运作的周期比较长;在部分具体业务指引方面,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对于一些新业务,具体操作细则及注意事项不够明确,导致客户经理在具体操作中无所适从。
三、商业银行完善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长期的贷款关系
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主要是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对于借贷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的接触而做出。因为由长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部分弥补小企业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并有助于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应着眼于长期利益。目前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对小企业的贷款定价较低而无法弥补其风险,这固然会降低商业银行对其贷款的积极性。然而,如果商业银行选择一部分有成长潜力的企业贷款,和其建立良好的资金和业务合作关系,则可以为未来利率市场化后获取较高贷款收益打下基础。
(二)进行业务创新
根据小企业特点,拓宽现有金融产品的运用空间,开发配套适用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要增加金融产品的品种,更加便利地运用现代融资工具为商业银行获得利益。
(三)加强贷后管理工作贷后管理是信贷风险监管的关键环节,是信贷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认真把好、把严。领导上要高度重视,完善贷后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贷后管理责任人要定期上门认真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查看产品的生产状况,以及存货、固定资产情况,分析、判断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同时要多方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如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座谈、与第三方沟通信息等多种方式,及时、准确了解借款企业的重大变动。
(四)注重对信贷员的培训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决定了贷款银行必须具备高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极强的责任心。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引进和培育掌握行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信贷人员。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信贷员选拔、培训、考核和奖惩机制,切实加强对信贷员履职情况的管理和考核。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信贷员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增加信贷员之间的交流机会,以利于信贷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只有全面提高信贷员的管理素质,定期对其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了解更多的国家政策,熟悉各种产品的市场信息,才能真正把信贷风险压到最低,才能真正地对贷款风险进行实时预警。[2]管敏.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3):33-34.
5,银行如何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五、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建议 1 、信贷资源应选择重点进行倾斜,“择优支持”是银行应坚持的政策取向 (1)重点支持中型企业。我们习惯于将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合称为“中小企业”,将两者同等看待。而实际上,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对银行的贡献、贷款质量等方面都有天壤之别。中型企业贷款明显优于小型企业贷款。 (2)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往往是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支配着地方经济活力,并以中小企业为主,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对象,因而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都鼎力支持。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具有区域的“根植性”,即中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离不开这个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因此一般更愿意从事这个比较熟悉的行业,而不愿从事其他的行业。 (3)重点支持股份制、民营、外资等中小企业。据对几家商业银行贷款情况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风险也很不相同。贷款质量最好的是股份制企业,其次为民营企业,再次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主要是个体工商户)贷款质量较差。 2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选择资信良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工具,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贷款、品牌质押贷款服务。积极引进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融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办理保付代理、包买票据、福费廷等业务,以适应国内外统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多层次融资要求。要充分利用银行信息优势、网络优势和便利条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目前建设银行就针对中小企业推出来“速贷通”、“成长之路”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产品。 3、 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1)要加强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品质审查,特别注重审查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者的对外兼职情况,与家庭其他成员开办企业的合作关系,私人财产分布状况,历史上有无违法乱纪行为、银行个人信用记录等各种情况,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2)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贷前调查的深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尤其是要对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严格地审查。可从两个方面把关,一方面借助专门的中介机构对客户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要求提供审计报告;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信用评级软件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判断其财务报表和盈利水平的其实性,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3)采取多种担保方式增强贷款担保能力。抵押物不足和难以获得信用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固有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可探索采取其他替代性的担保方式:一是变企业担保为个人担保;二是群体担保;有效减少银行监督成本甚至交易成本增强;三是与客户签订储蓄存款协议;四是争取利用政策性担保。 (4)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定评级办法,客观地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面,使授信状况基本适应中小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状况,不断提高信贷审批质量、水平和效率。 (5)加强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管理。中小企业的贷款质量、品种和期限,会对银行资产流动性产生重要影响。银行要针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具有“急、少、频、短”的特点,为其设计特殊的贷款方式和还款方式,如类似消费信贷一样地灵活用款和还款,这对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作为银行信贷客户群体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其信贷需求涵盖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表内外信贷业务多个品种,同时具有客户数量众多,单笔金额小、期限短、资金需求迫切、业务发生频繁及担保方式落实难度大等特点。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因此引起了各大银行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风险因素 大部分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经营管理者。多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或必要的实践经验,人员整体素养及岗位专业化程度低,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及组织机构的执行力和控制力非常有限,抵抗系统风险能力弱。 (二)市场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相对较弱,流动资金匮乏,对产品的市场研究、营销渠道的建立和拓展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较少,受经营规模所限难以取得比较价格优势,在资金的流动性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整体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 (三)财务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尽规范,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帐阶段,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财务报表真实性差、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为避税虚增成本,现金收入不入帐现象,以及为融资或企业形象虚增利润等现象比较普遍。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信息不对称等现状均直接影响银行对于企业的判断。 (四)信用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所有制类型多样,管理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普遍存在诚信问题,企业故意造假骗取银行贷款、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屡禁不止,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难以评估。 二、商业银行在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意识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商业银行业务运作的行政色彩较浓,市场化运作机制未能完全建立。在业务运作过程中,长期以来没有把中小企业作为潜在客户,在经营观念和意识上不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和管理。尤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客户、大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一直围绕着大客户、大项目进行设计和实施,组织架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客户评价体系、业务流程等都针对大客户、大项目制定,从战略思想上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认识不足,对产品的设计与风险计量工具的研究不足,因而造成信贷风险管理滞后于业务发展的局面,形成了较高比例的不良资产。 (二)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限制 在小企业评级和授信方面,由于对小企业基本采用与其他法人信贷一致的信用评级流程,但是基于小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性特点与成熟大企业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目前的信用评级中,由于小企业资产实力指标、财务指标不占优势,而小企业拥有优势的成长性、技术性指标又体现的权重比较低,最终形成小企业等级评定普遍比较差;在质押担保方式的小企业贷款方面,目前即使在核实好基本材料、风险度很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求办理的手续也比较复杂,并且运作的周期比较长;在部分具体业务指引方面,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对于一些新业务,具体操作细则及注意事项不够明确,导致客户经理在具体操作中无所适从。 三、商业银行完善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长期的贷款关系 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主要是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对于借贷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的接触而做出。因为由长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部分弥补小企业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并有助于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应着眼于长期利益。目前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对小企业的贷款定价较低而无法弥补其风险,这固然会降低商业银行对其贷款的积极性。然而,如果商业银行选择一部分有成长潜力的企业贷款,和其建立良好的资金和业务合作关系,则可以为未来利率市场化后获取较高贷款收益打下基础。 (二)进行业务创新 根据小企业特点,拓宽现有金融产品的运用空间,开发配套适用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要增加金融产品的品种,更加便利地运用现代融资工具为商业银行获得利益。 (三)加强贷后管理工作 贷后管理是信贷风险监管的关键环节,是信贷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认真把好、把严。领导上要高
6,浅谈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方向和措施
摘 要:文章从解析中小企业的概念出发,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而从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可行性、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提出了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银行 中小企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71-02 一、相关概念解析 1.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对包括农林牧渔、工业在内的16个行业的中小企业标准进行了明确。比如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机构。企业融资按渠道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类:上市发行股票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民间借贷。我国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小生产的生产方式,规模较小,很难达到我国对于上市企业的要求,所以大多中小企业不能通过上市来融资。而发行企业债券在我国是被严格控制的,不但对发行主体有很高的条件要求,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目前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对中小企业来说,发行企业债券是不现实的债权融资渠道。事实上,大多中小企业更希望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进行融资,然而在商业银行方面,更愿意贷款给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许多中小企业被各种严苛的条件拒之门外。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56%。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担保、自身规模小、资信较差,降低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投放贷款的信心。 2.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合格有效的财务审计报告,使得金融机构对其缺乏信任。 3.由于中小企业户数多,经营管理状况不稳定、规模小,抗击市场冲击能力差,使得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4.目前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方式还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审批程序复杂,时效性差,难以及时满足资金需要,评定信用等级、审查贷款条件时与大企业使用同一标准不符合实际情况。 三、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也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当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国务院于2009年9月19日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多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实质性意见,其中也包括金融机构。因此,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契机。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也利于银行提供信贷支持,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表现在:1、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业务往来简单、借款额度相对小的特点,金融机构对其能准确地把握,一旦发生贷款风险,所受的损失也小,这样能增强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2、中小企业类型多、经营行业不同、产品不一、生产阶段不同,金融机构选择客户的余地大,而且还能够分散降低信贷风险;3、金融机构对多数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支持,能够比较容易地转化为银企间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从而增强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4、目前商业银行都将效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因此发展潜力大、忠诚度高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 四、当前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陈旧,影响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中小企业的偏见根深蒂固,加上企业自身的不足,彻底消除这种歧视尚需时日。 二是贷款方式单一,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贷款的需求。目前,在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中,银行普遍采取质押和抵押方式,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企业可以用于质押和抵押的金融资产有限,更难找到比自己有实力的企业为其担保。因而,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大多难以得到满足。 三是内部操作方法及管理制度的偏颇,限制了农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一方面,以《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法律为主体的规范借款行为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便于操作,银行制定了详细的贷款制度,从具体规定来看,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存在着下列障碍:一是中小企业资信评估相对滞后,贷款风险度测算偏高,银行对其放款不得不慎之又慎;二是各地资信评估办法不尽相同,但对资产或资本总额均给予了较高的分值,这样就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运作造成了相当的难度。 四是人员素质、数量上的限制,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为了减员增效,银行各机构对人员的数量都作了严格限制,有的规定了零增长的目标。由于历史的原因,银行基层机构信贷人员的素质大多偏低,文化水平、业务能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高学历人才又不能尽快得到补充,这些都与中小企业面广量大、用款频率高的特点产生了矛盾。长此以往,将加大信贷管理的难度,最终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五、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1.调整经营思路,优先支持绩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银行要调整经营思想,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求得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经营机制。要认真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当地政府发展中小企业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和开拓市场,在着力培育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前提下,对有效益、讲信誉、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在行业上,要重点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和产品、适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业和产品、有自身发展优势和经营特色的行业和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产品、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行业和产品。在企业的选择上,要重点支持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货款回笼快、现金流量大的企业,财务制度和内控机制健全的企业,能提供无风险或低风险贷款担保的企业。
7,浅析银行如何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本文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进行了浅析与思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直融资渠道 风险和收益 一、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据悉,目前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 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提供的出口占60%,上缴的税收占43%,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纳劳动力、促进市场竞争、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意义 1、大客户贡献度下降速度加快,银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 (1)大客户资金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大客户基本都建立了资金网络,资金实行集约化的管理,导致银行大企业存款、贷款业务份额逐步下降。 (2)大客户融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传统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例如,短期融资市场的迅猛发展,使“金融脱媒”步伐加快,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面临严峻考验。 (3)银行同业目标市场趋同,激烈竞争导致银行在与大客户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贷款议价能力不强,中间业务收益水平较低。迫于竞争压力,目前银行许多大客户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及以下,特别是垄断性大集团客户大部分是基准利率下浮10%,而对大客户的中间业务也往往因追求可观的贷款利差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2 、中小企业贡献度逐步上升,并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性目标(1)银行对于中小客户贷款议价能力强,中间业务收益水平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据某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调查数据显示,该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公司客户贷款余额70%,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基准利率上浮20%,远高于其他贷款收益,公司类贷款利息收入的85%来自中小企业,中间业务、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等方面中小企业也是创收主力军。 (2)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分散集中度风险,对信贷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需求大部分为短期信贷产品,拓展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短期信贷产品,对于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有重要意义。 (3)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目前,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较多,而各家银行中小企业客户在总客户数中占比例极低,并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因此,巨大的中小企业资源和业务发展空间有待挖掘和拓展。 三、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贷款难原因分析1 、信用体系不完善使银行普遍存在惜贷行为从银行角度来看: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着天然的屏障。中国中小企业的寿命非常短。根据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继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有70%中小企业会在创业后的5年内被淘汰,而运行期超过10年的中小企业不足10%.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就慎之又慎。 从企业角度来看:不少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在交易和融资关系中不讲信用,往往有意拖欠贷款,再加上地方保护、政府干预和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缺位,使逃避银行债务现象日趋严重。企业违约后,银行很难回收贷款本息,因此不得不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放贷条件,致使惜贷行为比较普遍。 2 、有效担保抵押不足成为融资的首要障碍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厂房用地多是集体用地、宅基地。房地产抵押是当前银行发放贷款通用的一种担保方式,也是担保公司防范贷款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至少3个)在法律上的模糊,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很难确定,加之常常以行政权代替土地资产经营权,带来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各主体的土地产权“边界纠纷”,导致的后果就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难抵押问题。 《担保法》明确规定:“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可以抵押”,“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在抵押上的错位,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难融资、金融机构难变现、担保机构难担保的死结。 3 、信用管理和经营环境风险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和财务数据失真,造成银行贷前调查的困难和不实。我国对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征信管理尚未形成。 四、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了银行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虽有较高的失败率,但成功的创业却将带来高额的创业收益。但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融资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也就是说银行承担了融资风险,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动力。4 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须解决的主要问题1 、银行价值取向和市场定位需要调整在大企业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谋求新的业务增长基础。我们应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坚持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原则来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在运用适合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识别技术、违约率统计、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技术等来规避小企业风险的同时,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通过提升价格来覆盖风险和成本,最终体现效益目标。 2 、采用与大客户相同的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合小企业金融业务以现有大企业金融业务的“一刀切”的经营管理机制来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很难对市场做出正确、快速反映,也难以有效防范小企业金融业务风险。首先,表现在小企业风险定价能力不强,没有体现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个性化差异较大、成本相对较高的业务特点;其次,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不符合小企业风险较大,损失率较高的客观现实和市场规律,缺乏“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第三,资源配置大部分向大客户和大项目倾斜,银行网点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财务成本核算上看,如果仅做大项目,缺少中小企业客户,就不能完全摊销由此产生的成本。 3、 缺乏针对小企业的制度和政策安排首先,小企业在融资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财务报表失真、信用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目前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客户评价系统不适合小企业特点,沿用大客户统一模式的客户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客户的真实风险,难以准确识别客户风险。其次,与大企业采用一样的信贷操作流程不适合小企业特点。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就是额度小、要求急、周转快,相对于大企业的“批发”业务,小企业量大面广,这些“零售”业务特点决定了银行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的经营中心必须下移,只有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才能了解真实的信息,才能做出快速的反应,才能有效防范风险。第三,缺乏有针对性的产品。用同大企业一样的产品很难满足小企业“短、平、快”式的融资需求。 五、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建议 1 、信贷资源应选择重点进行倾斜,“择优支持”是银行应坚持的政策取向 (1)重点支持中型企业。我们习惯于将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合称为“中小企业”,将两者同等看待。而实际上,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对银行的贡献、贷款质量等方面都有天壤之别。中型企业贷款明显优于小型企业贷款。 (2)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往往是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支配着地方经济活力,并以中小企业为主,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对象,因而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都鼎力支持。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具有区域的“根植性”,即中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离不开这个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因此一般更愿意从事这个比较熟悉的行业,而不愿从事其他的行业。 (3)重点支持股份制、民营、外资等中小企业。据对几家商业银行贷款情况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风险也很不相同。贷款质量最好的是股份制企业,其次为民营企业,再次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主要是个体工商户)贷款质量较差。 2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选择资信良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工具,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贷款、品牌质押贷款服务。积极引进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融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办理保付代理、包买票据、福费廷等业务,以适应国内外统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多层次融资要求。要充分利用银行信息优势、网络优势和便利条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目前建设银行就针对中小企业推出来“速贷通”、“成长之路”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产品。 3、 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1)要加强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品质审查,特别注重审查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者的对外兼职情况,与家庭其他成员开办企业的合作关系,私人财产分布状况,历史上有无违法乱纪行为、银行个人信用记录等各种情况,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2)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贷前调查的深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尤其是要对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严格地审查。可从两个方面把关,一方面借助专门的中介机构对客户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要求提供审计报告;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信用评级软件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判断其财务报表和盈利水平的其实性,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3)采取多种担保方式增强贷款担保能力。抵押物不足和难以获得信用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固有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可探索采取其他替代性的担保方式:一是变企业担保为个人担保;二是群体担保;有效减少银行监督成本甚至交易成本增强;三是与客户签订储蓄存款协议;四是争取利用政策性担保。 (4)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定评级办法,客观地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面,使授信状况基本适应中小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状况,不断提高信贷审批质量、水平和效率。 (5)加强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管理。中小企业的贷款质量、品种和期限,会对银行资产流动性产生重要影响。银行要针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具有“急、少、频、短”的特点,为其设计特殊的贷款方式和还款方式,如类似消费信贷一样地灵活用款和还款,这对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热词:融资业务财管论文论文
文章TAG:
银行 中小企业 企业 银行 中小企业 怎么做 商业银行怎样为小企业做好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