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市场由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取决于价格的市场化,市场对资源的配置首先通过资金配置来完成,这就要求资金价格的形成要服从市场规律。市场经济化下的商业银行自负盈亏,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追求目标,因此利率市场化,可以使利率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对金融市场的资金进行有效配置。同时,根据我国加入WTO时对金融领域开放的承诺,利率市场化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需要。随着国外商业银行的进驻,国内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之间的竞争需要,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
1. 渐进式改革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2. 金融制度创新是利率市场化的有力保障3. 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4. 经营转型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如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有哪些

基本措施是: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存大额长期,后存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又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资源中发挥主导作用。利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利率市场化是经济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经过30多年的持续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收益率曲线也趋于成熟,为发挥好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调节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率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拓展资料: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作为反映资金稀缺程度的信号,利率与劳动力工资、土地地租一样,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价格,同时,利率也是对延期消费的报酬。考察利率对行为和配置资源的作用,主要以真实利率(也称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为尺度。理论上,自然利率是宏观经济总供求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利率水平。实践中,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储蓄和消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进出口和国际收支,进而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广泛影响。因此,利率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实现。从消费看,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抑制消费。从投资看,利率提高将减少可盈利的投资总量,抑制投资需求,即筛选掉回报率低的项目。利率对进出口和国际收支也会产生影响,国内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提升社会总需求,会增加进口,导致净出口减少,同时本外币利差缩窄,可能导致跨境资本流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当然,真实世界中利率传导机制以及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比上面的简化说法复杂得多。均衡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是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储蓄行为、投资行为、融资行为在金融市场中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银行存贷款、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等进行投融资活动,并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和各类资产上)。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配置过程是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来导向的。在这个过程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决定资金流向,从而决定金融资源配置的流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由金融市场来配置资源的效率要比计划经济高得多,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要好得多。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有哪些

3,什么是银行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银行利率市场化就是让市场来决定利率。目前银行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决定。如果市场化,就是放开管制,中央银行不再决定利率。由市场来决定,通过金融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而决定利率的高低。利率其实就是货币的价格。利率越高,信贷成本高,获得货币的成本就高,反之亦然。 再举个外汇的例子,我国外汇没有放开,汇率由央行制定。而国外放开汇率的国家,比如美国,美元的汇率是由外汇市场的交易状况来决定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美元汇率上升,反之下跌。在市场话条件下,货币的价格(利率)也是是需求决定的,需求高时(这时的表现是资金从银行向外流,包括信贷,提现等等)价格(利率)就高。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它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就是指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一样都由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国家只能参考价。

什么是银行利率市场化

4,如何解决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障碍以及改革

(一)基准利率的制定难以体现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原则,社会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二)市场利率的高低对企业使用资金缺乏有效约束力。(三)国有商业银行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发挥作用。(四)对利率市场化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建议:(一)坚持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在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下,完整的利率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利率、金融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利率三个层次。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实质上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二是通过货币市场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我国利率市场化亦旨在实现“市场形成利率,央行调控利率”这一目标模式。这种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正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二)进程安排  在进程安排上从我国利率改革的发展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可分四步:固定利率——管理浮动利率——放开部分利率——利率全部自由化。我国已经实现了由固定利率向管理浮动利率的转变,即已基本放弃了固定利率体制,实现了利率的浮动,并且放开了部分利率,现在问题是要完善由管理浮动利率到放开部分利率的转变,逐步扩大利率自由化的种类和范围,才能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三)全面推进方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方式,实质上是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的选择问题。在现有的关于利率市场化演进的逻辑,它虽存在着理论上的合理性,但难以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我们提出利率市场化的立体突破或结构突破的思路。也就是说要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选择、金融市场利率放开的顺序安排和商业银行利率管制的取消三个方面同时寻找突破口。原因在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市场分割状况存在,难以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通过找到一个突破口就能引起其他利率的联动,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而必须同时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选择利率市场化的操作目标,实现立体推进战略。(四)次序选择

5,中小银行 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

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可以从拓展多元化经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着手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等,金融产品将不断丰富,新的风险也将不断出现。考虑国际银行业经验,从利率市场化之后对不同金融机构的影响看,中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受困于网点数量少、品牌知名度低、议价能力弱等原因,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受到的冲击必将远大于大型银行。如何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商业银行应该做好准备。   分析起来,中小商业银行可能面对的挑战包括,一是经营风险陡增。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银行可能通过提高贷款收益率来缓冲存款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提高风险容忍度为代价的。二是产品定价的难度加大。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的灵活性,中小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等进行自主定价,但金融产品定价不仅涉及经营目标、市场策略,还与信贷风险、供求情况和成本费用紧密相连,这对中小银行来说都是巨大挑战。此外,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会明显上升。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逐步增加。   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在正视困难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   一是拓展多元化经营。在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双重条件下,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非传统的银行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中小银行急需实现基本赢利模式从存贷利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通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中间业务、零售业务、新兴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从而减弱利率风险的困扰。   二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商业模式、营运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趋同性,而相较大型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能力和资产规模上都不具有竞争力。但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审批速度更快,地缘和区域优势明显,相对而言对地方市场比较熟悉,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应充分借助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地方项目。   三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产品定价包括资产定价、负债定价和内部报价,建立产品定价机制应以效益为依据。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方面价格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根据经营状况和成本情况,考虑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实行差别定价原则,这样既能提升竞争力,又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时,要全面考察一个客户是否能为银行带来综合收益,这涉及银行的派生业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大小、贷款期限的长短以及银行筹集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等多重因素。   四是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因素,最明显而深远的影响就是利率风险。中小银行应重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首先是构建风险内控机制。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积极推进自身的利率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其次是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创新,引进缺口管理,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大为增强,要求商业银行对负债成本、资产盈利、重新定价的机会和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分析。最后应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银行可借鉴和加大金融创新的研究,运用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的分解和组合,从而从利率的变动中获取最大的收益。

6,商业银行如何规避利率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要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于1993年,基本思路形成于1995年,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货币市场的利率基本放开,国债发行利率市场招标、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等也基本由市场决定,利率市场化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步骤——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放开也进入了试点阶段。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必然面临着更大的利率风险,必须着力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从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来看,结合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经验,我国的商业银行要从三个方面着力,循序渐进地构建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  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是实现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西方商业银行设有专门的决策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sset/Liability Committee,ALCO)来管理利率风险,并设置专门部门负责利率风险的日常监控,通常为资产负债管理部。在银行具体运行中,其他业务部门按照资产负债管理部的要求定期将本部门金融产品内含的利率风险转移至该部门,由该部门对全行利率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此外,部分银行还专门设立利率风险管理委员会或利率风险管理小组,预测市场利率变动走向,分析利率变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选择最佳的规避风险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同步市场改革进程,管理的力度滞后于风险的强度,即便部分公司化改革领先、管理组织建设较好的银行,其内部职能分工也未完全明晰。例如,有的银行在董事会下设立了资产负债管理及预算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但管理重点在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只是其市场风险管理中的一个方面,并未在银行日常经营和风险管理中充分考虑。还有一些银行直接以信贷管理部、资产风险管理部等部门替代资产负债管理部,以信贷风险管理作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此外,一些银行的计划财务部也在行使着资产负债管理的职能,对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加以规划管理。但其管理目标是保证银行各项资产负债指标符合比例管理的标准,资金在全国各分支行的调配上满足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需要,很少考虑利率风险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没有相应的部门可以发挥国外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利率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关于利率预测的工作更是一片空白。建立利率风险管理必需的组织结构,发挥相关组织结构的实际作用,是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  (二)实行细致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贯穿于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细致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利率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首先,利率风险起源于资产负债的不匹配,因而银行利率风险的识别有赖于对资产负债业务的充分了解。其次,利率风险测度的缺口分析、持续期分析、净现值分析和动态模拟分析等方法建立在银行精准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基础上。再次,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和金融衍生交易被视为利率风险控制的两种途径。因而,西方商业银行都以发展有本行特色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为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尚处于资产负债管理的起步阶段。各项比例指标是从保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角度制定的,不能有效反映实际的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循序渐进地发展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目前应以缺口管理为突破,发展有效的利率风险识别技术。因为缺口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比较,有简便易行的优点。而在缺口分析基础上进行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也直观有效。同时,缺口管理还可以为银行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资产负债模型积累经验,有助于未来进一步实施更复杂的管理方法。事实上,我国已有商业银行开始探索构建银行内部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模型。资产负债的缺口管理可划分为资产负债利率敏感性分析、生成缺口分析报告和针对缺口的资产负债调整几个步骤。在明确银行各项资产负债的敏感性后,统计出银行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规模及两者差额,即敏感性缺口的大小。再比较理想缺口状态,从而确定缺口调整的方向。然后,商业银行就可以调整资产负债表内不同利率敏感度的资产负债比例,改变资产负债表的缺口大小。  (三)创新多样的表内外业务  多样的表内外业务将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控制工具。控制利率风险的方法,分为表内结构调整和表外衍生交易两种,在具体实施中要求银行注重综合运用多样表内和表外业务,才能收到实效。例如,银行可要求通过主动负债来调整负债的利率结构,或者通过投资于不同期限和种类的债券及其它金融产品建立投资组合以确定收益水平,或者通过利率远期协议、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交易抵补利率风险。西方商业银行的实践表明,丰富的表内外业务确实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还需突破业务单一的制约。商业银行目前可以开展的业务比较有限。在负债项目下,银行不能发行金融债券和大额定期存单,主动负债能力不强,被动负债居多,银行很难调节负债的期限结构。在资产项目下,银行贷款决策主要是考虑企业资信状况和项目信贷风险,而不是利率风险。同业资金往来和债券投资业务的交易目的在于满足银行经营流动性需要,同时要追求一定资金运用收益。又由于我国目前还不存在金融衍生市场,商业银行根本无法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在目前的国家金融政策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要获得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就更有必要进行业务创新,例如,国债买断式回购远期交易即将推出。通过远期交易与买断式回购的组合交易,银行可以实现现券卖空、掉期套利、套期等多种创新业务,从而大大降低投资债券的价格风险,并为商业银行未来使用债券管理利率风险提供可能。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化解利率风险现状
提高贷款利率
调整利率敏感资金缺口做利率互换交易调整投资组合久期 等等

文章TAG:银行  怎么  利率  市场  银行怎么对利率市场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