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人们越来越感到强化管理的重要,尤其是内部控制已引起了金融界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实践证明,正视日益增长的风险,改善和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已经成为银行生存发展的首要的、基础的条件。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金融业是首批开放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为维护银行经营的安全,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类金融风险,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对于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如何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

2,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建设

一、总体规划、全面推进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在梳理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有效识别、衡量、控制风险为中心,建立覆盖主要业务品种和重要会计业务操作环节的规章制度.这就要求银行内部总体规划,各部门协调统一,充分考虑科学合理性、严密性、明晰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整章建制,进一步梳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去除相互交叉的矛盾,以及不合理或者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制度,增加适应业务发展的新制度、新规定,使管理制度逐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在梳理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有效识别、衡量、控制风险为中心,建立覆盖主要业务品种和重要会计业务操作环节的规章制度。这就要求银行内部总体规划,各部门协调统一,充分考虑科学合理性、严密性、明晰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整章建制,进一步梳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去除相互交叉的矛盾,以及不合理或者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制度,增加适应业务发展的新制度、新规定,使管理制度逐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构建的内控制度框架应不遗漏任何环节、任何层次,同时也不能过于繁琐,并要有畅通的信息系统和反馈系统,有适应外部变化的机制。当然建立这样的制度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商业银行应该在整体框架下,系统排查决策流程和业务流程,识别风险、确认风险,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排序,然后分阶段、有所侧重地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要时可以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特别是在设计整体框架、识别风险、标准化、行业模式的评定、测试评价等方面,中介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2. 建立内部控制运行监控体系。银行的内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内控制度、制度执行情况随时进行监测,根据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要求, 及时发现与业务不匹配的内控制度,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使制度建设真正做到与业务的发展相辅相承、相得益彰,使内控建设真正起到为业务发展提供保障的作用。另外,银行内部监督管理部门应与执行部门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各项内控措施全面落实。要完善内部控制评价考核体系。通过设置考核评价指标,对机构内控运行情况、员工内控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衡量、评价,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严格奖惩,形成刚性约束。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建设

3,银行细节如何管理 2

道光闻奏大怒,参与草拟遗诏的几个军机大臣竟然把自己祖父的出生地都搞错了,立即将他们赶出了军机处。曹振镛随之荣任军机处领班,成为“首辅”。 道光皇帝的案头曾经每天堆着大量奏章,因为害怕臣下的欺骗忽悠,不能不认真阅读。但精力有限,一天读下来苦不堪言。曹振镛看出了道光的苦衷,对道光说,皇上不必每本都看,但抽数本认真删改,连错别字都用朱笔抹出。然后让臣下传阅,让大家知道皇上细微不遗,不敢怠慢。道光依计而行,专门抓住细节大做文章,发现细小错误严惩不贷,取得了明察秋毫、震慑臣下的效果! “世界级的竞争,就是细节竞争”,我们的服务业要从细节入手把工作做细,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一种管理文化,会具有极其强大的竞争威力。谭老师由于经常要穿梭于各个城市讲课,入住酒店就成为家常便饭。我这个人有个怪毛病——喜欢“高枕无忧”——睡高枕头。在外地培训,通常都是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总是把另一张床上的枕头放在自己床上。往往在第二天,客房的服务员都会把移动过的枕头放回原位。 有一次谭老师出外讲课,晚上回到房间,却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变化。枕头变了,下层是一个普通枕头,上层是一个散发淡淡药香的保健枕头,而且比普通枕头高了一些。再一看,床头柜上有一盒“金嗓子喉宝”,另附一张便条。便条的大意是:本酒店欢迎你的入住,并感谢你能来本地授课,为表示本店心意,特送上一盒“喉宝”。最后是酒店客房部经理的签名。从此以后,我对这家酒店的印象特别深,一有机会到这个城市,不仅自己入住,而且介绍朋友入住。这就是细节的力量了吧!下面企业培训讲师谭小芳与您分享下面的故事: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照着他的做法来做。看到每个学生都忍着呕吐,象教授一样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教授看着学生的狼狈样子得意的要命,最后他微笑着说:“哈哈,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在上面故事里的这位教授,其本来的意思是教育学生科研与工作都要注意细节,相信尝过尿液的学生应该终生能够记住这次“教训”。其实做企业也需要养成注意工作细节的习惯,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的宝贵价值更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 说到这里,很多银行管理者,都会觉得这很简单,很容易做到!我想——谁都知道,可在执行的时候又有几个真正做到的呢,就好象谭小芳老师给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培训时,我设计一个小题目,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就是拜访客户进门到出门,30个人中挑选10个人,只有一个做到标准,我的标准是:进门轻敲门、自我介绍、递名片、坐下、客户倒水,谈话结束道别、坐过的椅子摆正、喝水的纸杯带走、轻轻带上门、结束。所以我们管理得关注细节,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跟管理要效益。 其实,我们往往最易漠视的就是那些看似简单、琐碎的事情。在从事企业咨询、管理、培训时,谭老师发现,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简单容易的事做起来总是马马虎虎,漏洞百出。其实反过来看,什么才叫不简单?可以说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大家公认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细节能够造就魔鬼,也能出天使嘛。
酒店管理细节与标准化管理 如想让一个管理模型能够连续下去,能够从a企业复制到b企业,就必须实现标准化。标准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般来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确。解决管理规则有无的问题。第二阶段:准确。对岗位和流程的表述尽可能准确,不能让下属产生歧义。iso9000里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思想:写你所说的,说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写、说、做应该完全一致。因此,对于流程和岗位规范的描述一定要准确。第三阶段:精确。精细化管理是指规则的精确,尽量数据化。管理层次的划分管理的过程就是流程穿越岗位的过程。每个部门都有一些不同层次的行为,一件事情通过流程穿越不同部门的不同岗位,这是管理中的正常状态。管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基层管理者。主要工作是深入调研,帮助中层和上层管理者了解正常的管理状态,了解基层的第一手材料。第二层次:中层管理者。每位中层管理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主要工作是站在专业的角度对深入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三层次:高层管理者。高层应该做的是明确重心,在中层专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哪些事是近阶段管理的核心,也就是做决策。明确重心之后,高层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制定规则,使整个团队能按照规则去做。中层干部则在高层制定的规则上进行细化和分解,达到规则专业化。比如,高层希望调整公司的资金结构,适度参与基金的投资,只要确定了这个方向,接下来关于资本结构怎么调整、基金投资怎么做,应该是分管财务的管理者要考虑的事,由他们拿出详细的操作方案,报上层决策者批准。基层应该做的是进行员工的培育,把管理规则变成员工的行为习惯。因此,管理的层次是可以通过高中基三个层面来实施的。管理层次的划分对于把握管理的节奏,把高层管理者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时间管理的第一原则——岗位定位原则。每个管理者都要明确自己岗位的具体职责,在工作中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发现点的问题、寻求面的解决。管理者应该着重思考类型性问题,偶尔有员工迟到不是大问题,如果你发现下属多次迟到,就应该考虑他是不是在闹情绪,是不是有想法。如果有很多员工迟到,迟到的面达到了30%,这就说明管理松懈,就是从点的问题上升到了面的问题。第二、问题出在岗位、答案藏在流程。管理问题经常反应在人的身上,但问题的根源往往都出在流程。流程不清晰、不完善,岗位上的员工就不清楚这个事该怎么做,容易出现失误。中石油的油井在四川的开县曾经发生井喷,很多人都责怪基层一线的人,他们当然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责任是他们的上司。现场工作的很多流程设计存在问题,很多管理问题看上去是一个人的问题、一个点的问题,事实上是整个管理的规范问题,流程设计的问题。 第三、岗位阻截了流程是因为操作的培训缺位。有了流程,但是员工没有按照流程来做,这也是干部的责任,因为培训不到位。合格的劳动者需要成长的过程,流程做得再详细,如果缺乏严格的训练,他们就无法成为熟练的操作人员,管理还是没做到位。管理者的责任在于让团队规范地做成事。把工作重点放在类型性问题的思考、流程的设计与流程的训练上,这就是管理的逻辑。第四、流程的实施要借助一系列的工具和手段。很多问题的解决要最终靠具体的管理工具。欧美国家的出租汽车要管理很多在外车辆,他们的管理方法非常科学,每辆汽车上都装了一个卡片,自动记录出发的时间、停车时间、熄火时间、公里数、耗油等详细信息。车在某个时段跑了多少公里、是否堵车、是否超速,每时每刻都在管理人员的关注范围之内。这些技术使得司机即使在外面都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中。第五、监督和授权并行。监督是管理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只强调信任,不强调监督与控制,就一定会出问题。管理者接受监督是管理的要求,监督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爱护,这样就不容易出问题。细节的意识是需要培养的。细节思维训练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效培养下属的细节意识:第一、做清单训练。学会做每天的工作清单,这是养成细节思维的第一个做法。通过反复严格的训练,慢慢养成一种比较严密的习惯。第二、明确结点。结点是指岗位与岗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内部与社会的衔接。事情的流程都有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管理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输入与输出的衔接部分,所以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训练员工集中关注结点问题。在企业实施的训练中,通常提倡三种做法:一、承诺制。给下属布置任务,尽可能以签单的方式,强化责任感与衔接的准确度;二、进度表。若干人做一件事情必须列进度表,使每一个人都知道具体的时间、地点、成本、负责人、验收标准等等,这样可以让大家之间的衔接比较严密;三、口头复述。有些简单的命令和指示不一定写条子,让下属养成口头复述的习惯,防止指令的误差。第三、换位思考。多为下属、客户考虑,只要养成为服务对象思考问题的习惯,细节意识自然就有了。第四、定时、定点做一件事情。长期这么做思维就会非常缜密。

银行细节如何管理 2


文章TAG:银行  银行制度  制度  制度管理  银行制度管理怎么细化  
下一篇